你有没有接到过银行电话,通知信用卡到期需确认信息寄送新卡?看似常规的操作,背后可能暗藏扣费陷阱!近日,一位张先生因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通电话,险些被扣除2000元年费。全程对方只强调“年费标准不变”,却未提及“升级”和“扣费”关键词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...
你有没有接到过银行电话,通知信用卡到期需确认信息寄送新卡?看似常规的操作,背后可能暗藏扣费陷阱!近日,一位张先生因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通电话,险些被扣除2000元年费。全程对方只强调“年费标准不变”,却未提及“升级”和“扣费”关键词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本文深度还原事件经过,结合法律解读与维权技巧,帮你避开金融消费中的“隐形坑”。
张先生持有一张免年费的中信银行普通信用卡,9月3日接到银行电话,称卡片即将到期需确认信息寄送新卡。对方在沟通中仅模糊提及“年费标准不变”,未明确说明升级及扣费事项。然而当晚,张先生收到短信提示“信用卡已升级成功,年费2000元将于3日内扣除”。他立即投诉,经多次沟通后银行才同意注销卡片并取消扣费。这一事件暴露出银行在业务推广中常见的“话术模糊”问题,消费者稍不留意便会“被升级”。

证据保留:通话录音、短信截图、客服工号等需完整保存; 正式投诉: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提交书面投诉,要求限期回复; 监管举报:若银行推诿,可向银保监会(12378)或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。
近年来,银行“默认勾选”“话术诱导”等投诉频发,部分机构为追求业绩,利用流程漏洞让消费者“被动消费”。此类行为不仅损害用户信任,更可能引发监管风险。专家建议,银行应建立“二次确认”机制(如短信验证码确认),确保费用变更经用户主动授权。同时,消费者需提高警惕,接到银行电话时应主动追问: 是否会产生额外费用? 升级后年费具体金额? 不升级是否影响原有权益?
中信银行信用卡事件再次警示:金融服务的核心应是诚信与透明。消费者需主动捍卫自身权益,银行更应严守合规底线。唯有双向努力,才能构建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。
低门槛、高收益、灵活创业,开启您的支付行业创业之旅